爱情婚姻-男人女人-感悟生活-人生智慧

标题: 习提到的文学经典 [打印本页]

作者: xmxm76    时间: 2014-12-27 11:52
标题: 习提到的文学经典
  ■黄茂文 本报记者 张书恒
  经典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和财富。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它对人类共同拥有的美好愿望的展示和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不懈探索与追寻,在于它在直抵人的内心世界、触摸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时产生的共鸣:它对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人的世界的精确描绘与塑造,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历史、人文的展现与把握,以及一些作品中对民族、英雄主义和爱国情怀的讴歌与赞美等等。
  习曾说:“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让人之气。”并在不同场合地点列出了几十部的经典名著,显示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高深的文学。我们希望通过对习所开列的这些经典书目的回顾与解读,引领官兵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编 者
  今年以来,习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诸多外国经典理论著作和文学名作对自己的影响。在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再次列举相关中外文学作家作品,并将它们作为例子进行理论阐发,可见习的阅读面非常广泛,既涉及,也涉及哲学,更大量地涉及英国、法国、、美国和苏俄文学。这既体现了阅读中外经典作品在习生活中的重要性,更从另一个角度体现出相关外国经典文学作品重要的影响力。
  法国文学一直以它鲜明而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伟大家。导格斯认为,巴尔扎克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他的《喜剧》就是一部法国“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据说就曾经向身边的同志咨询过对《红与黑》这部作品的看法。从这些轶事中不难看出法国文学独特的对家的吸引力。今年3月27日,习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其中也提到他在青年时期对法国文学有着很浓的兴趣,并说“读法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法国大史的书籍,让我丰富了对人类社会演进规律的思考。读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圣西门、傅立叶、萨特等人的著作,让我加深了思想进步对人类社会进步作用的认识。读蒙田、拉封丹、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雨果、大仲马、乔治·桑、福楼拜、小仲马、莫泊桑、罗曼·罗兰等人的著作,让我增加了对人类生活中悲欢离合的感触。”
  习在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列举了雨果《悲惨世界》《九三年》、司汤达《红与黑》、巴尔扎克《喜剧》、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等作家作品,都是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作家作品。法国是现实主义文学的起源地,其作品体现出来的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分析,在19世纪的欧洲文学中具有领先地位,而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刻的同时所体现出来的问题意识,显然又独具的魅力。
  在法国文学史上,以鲜明的问题意识引导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家是浪漫主义作家雨果。雨果的浪漫主义是一种积极的、战斗的浪漫主义。《巴黎圣母院》体现出他对教禁欲主义的战斗和对美性的讴歌;《悲惨世界》体现出他对社会中造成贫穷、饥饿、以及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对善良人性的赞美,对合理、美好、公平的的追求和向往,以及青年参加战斗的热情。可以说,《悲惨世界》对19世纪诸多社会问题的深刻关注使它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习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到的雨果作品《九三年》,是雨果晚年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它体现出雨果作为一个坚定的主义者对法国大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关注,体现出与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明显不同的法国式关怀,也体现出他对底层平物的强烈关注,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许。对于雨果而言,人类进步的过程是交织着痛苦、的战斗过程,但它永远以社会的公平和人性的完整实现作为远大目标。在这个意义上,《九三年》这部体现着雨果思想矛盾的作品对于我们的思考有着重要的参考和意义。
  习还列举过美国文学和苏俄文学的众多经典作家作品。这同样值得我们深切关注。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现代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强调一种非常强烈的个体本位主义和竞争意识,它一方面激发出人们强烈的竞争,但另一方面也导致社会中形成了明显的文化矛盾和弊端,这些都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和《野性的》等作品中有所体现。阅读这些作品的同时反思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问题,尤其是人的整体全面发展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矛盾之间的现实问题,是富于性的。
  习对苏俄文学有着广泛的阅读和深刻的理解。在参加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时的采访中,习提到了曾经在中国有过深刻影响的《钢铁是怎样的》一书,还一口气说出了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理、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等作家的名字,还说“他们书中许多精彩章节和情节我都记得很清楚”。可见他对苏俄文学同样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
  列夫·托尔斯泰是习两次提到过的作家。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但鲜明的爱国主义是他所有作品共同的思想主题。他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以细致的笔触描写了底层人民与士兵的战斗情景,高度了积淀在人民性格中的爱国主义热情。这种爱国主义的品格在后来他创作的经典名著《战争与和平》中再次成为作品的主旋律,讴歌了一代青年经历火热的战斗洗礼而成长为时代的中流砥柱。
  苏俄文学以其对的咀嚼、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进步的期望以及对人性的坚守等品格,在我国读者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它高昂的英雄主义、不屈的斗争以及天然的民族主义品格,更对我国的军旅文学创作有着内在的影响。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的》是一曲的青春战斗之歌。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更成为我国几代青年人的座右铭。
  肖洛霍夫是习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列出的苏联著名作家之一。从军旅文学创作的角度看,习对肖洛霍夫的例举是有示范性意义的。作家于1926年开始写作的4部8卷史诗性小说《静静的顿河》,在苏联引起强烈反响,开创了苏联军事文学中悲剧史诗艺术的先河,该作于196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
  从习阅读过的外国文学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作品鲜明的品格,比如社会的和阅历对青年成长的重要激励作用、积极健康的生活和情操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深刻关注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宏远期许、鲜明的爱国主义品格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从中深入领会,也是我们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需要大力的风气。
  经典睿言
  ●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遇事问个为什么。
  ——巴尔扎克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
  ●不要为过去的时间叹息!我们在人生的道上,最好的办法是向前看,不要回头。
  ——罗曼·罗兰
  ●时间就是,而且对用它来计算利益的人来说,是一笔巨大的金额。
  —— 狄更斯
  ●一个人只要他有的心灵,无愁无恨,他的青春时期,定可因此而延长。
  —— 司汤达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得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托尔斯泰
  ●假如生活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普希金
  ●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一个人能够被,但不能够被打败。
  ——海明威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克雷洛夫
  学习
  保尔与我们的青春和理想
  ■张西南
  年初,习访问俄罗斯索契时谈到,他年轻时多次读过《钢铁是怎样的》这本小说。其实,大凡上个世纪“50后”这一代人,差不多都对包括苏联文学在内的俄罗斯文学怀有很深的感情和。早在上初中时,班里几乎每个同学都读过这部“红色经典”。上山下乡,还有同学把这本书带到了插队的农村,保尔的故事一次又一次地着我们这些插队的知青。
  我至今还记得小说的第8章,保尔来到海浪拍打着岸边的乱石之上,想用口袋里的勃朗宁结束自己严重病残的生命。当他又想起自己曾经不惜生命地向敌人的堡垒发起17次冲锋的往事,终于战胜,“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时,也要善于生活下去,要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这个情节所出来的不向命运低头、勇于面对困难的,在我们这些知青中间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共鸣。许多同学都能书中的精彩片断,尤其是保尔的名言。可以说,保尔成为那个年代我们的偶像。
  后来我参军了。在结束新兵集训下到连队的第一个晚上,我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工工整整地了保尔关于生命的那段名言,作为自己从军上的座右铭。又过了若干年,我在访问俄罗斯时,专门去莫斯科新圣女公墓拜谒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陵墓。那座黑色大理石的墓碑上,雕塑着奥斯特洛夫斯基临终前的最后一刻:他把一只手放在书稿上,疾病的身体微微抬起,眼睛凝视着远方。我和同行的战友们向这位用的养料滋润了新中国一代又一代年轻心灵的英雄作家致以崇高的!
  今天,当我们重新阅读包括《钢铁是怎样的》在内的苏俄经典文学时,心灵依然会受到触动。这不仅是对远逝青春的怀念,还有对现实中缺失的发现,更有对未来理想的憧憬和向往。
  正是年轻好读书
  ■马誉炜
  在前不久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深情回忆起自己当知青时,曾步行30里向另一位知青借读名著《浮士德》,看完后再走30里送还的往事。说起世界文学名著,习在座谈会上还列出一个书单,其中有俄罗斯、美国、法国等国家的经典作品,还饶有兴致地讲起这些世界名著对自己成长进步产生的影响。据热心网友不完全统计,连同此前出访俄罗斯和法国期间列出的书单,习青年时代读过的外国名著至少涉及40多位文学巨匠的作品、66部书籍。由此,一位志向远大、好学上进、孜孜不倦、读书学习的青年形象展现在面前。
  人获取知识的途径无外乎学习和实践两种。而青年时代又是一个人读书学习的最佳年龄段,这不仅仅是由于年轻人记忆力好,精力充沛,更重要的是青年正是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最具创造性和想象力。提升思想境界、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汲取和充实更多健康向上的知识,对于走生之,创造生命辉煌至关重要,也是关乎整个民族文化素养的大事。正如先贤陶渊明诗云:“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部队是年轻人的集体,年轻官兵都应该牢固确立学习成才的意识,像习那样,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应该看到,现在读书学习的条件不知要比过去好多少倍,不少年轻官兵有着较好的文化基础,实现强军目标又给我们提出了知识储备的新要求,此时不学,更待何时?
  实践证明,人民军队是一所大学校。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年轻官兵读书学习、勇于实践、成长成才的极好平台。唯愿大家珍惜青春年华,让读书成为生命的甘泉,在人生道上更多地出彩、更好地发光。
  名著·编辑·责任
  ■董保存
  习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到的一批中外文学名著,让我想起上世纪70年代野营拉练途中,在山西的一个小山村里读到的一本无头无尾、纸页发黄的书。它深深地吸引了我。这书写得真好!事后才知道,那正是作家托尔斯泰的名著。这些经典作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正像习所说,是有筋骨、有、有温度的作品,彰显了之美、崇高之美。
  看着习提到的经典书目,我想到了自己所从事的编辑出版工作。细细想来,这些作品的流传和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有着直接的关系。编辑这个角色如同一个挑担子的人,这副担子,一头是作者,一头是读者。作者的作品通过编辑的手才能和读者见面。那些文学经典经过一代又一代编辑出版者的辛勤劳动才得以流传至今,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习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这无疑是给我们编辑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编辑要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两极中进行选择,轻了这头会要你承担社会责任,轻了那头会让你承担经济责任。所以编辑要在两个效益的结合上动脑筋、用心力。实践中我们也看到,不少社会效益好的图书,恰恰也是市场美誉度高的书,既叫座又叫好。
  有人说,现在的编辑从事的是“名与利”的事业,搞好了名利双收,搞坏了身败名裂。在我看来,可以这样理解,我们追求的“名”,就是要推出名家,编出名作,创造名牌;我们追求的“利”,就是要编出对整个社会有利、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对优秀的中华文化有利的作品。这样的“名利”思想又有什么不好?
  ■黄茂文 本报记者 张书恒





欢迎光临 爱情婚姻-男人女人-感悟生活-人生智慧 (http://bbs.xxmm888.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