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婚姻-男人女人-感悟生活-人生智慧
标题:
禅达摩祖师「四道行」的人生
[打印本页]
作者:
xmxm76
时间:
2014-12-27 12:51
标题:
禅达摩祖师「四道行」的人生
达摩大师来中国以后,为了教育其创立了达摩禅,还特别立了“四道行”,要求锻炼自己,在生活中体验、磨练。久之定力必增,慧性也就展示出来。这是达摩大师主张起坐后的如理践行,也被认为是禅的组成因素,即所谓“行入”:初报怨行者;二随缘行者;三名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禅达摩祖师「四道行」的人生
达摩大师来中国以后,为了教育其创立了达摩禅,还特别立了“四道行”,要求锻炼自己,在生活中体验、磨练。久之定力必增,慧性也就展示出来。这是达摩大师主张起坐后的如理践行,也被认为是禅的组成因素,即所谓“行入”:初报怨行者;二随缘行者;三名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达摩“四道行”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对我们为人处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笔者就对“四道行”蕴涵的人生略作介绍。
四道行中的第一行是“报怨行”。它的意思是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爱憎,起因都是前宿所做,才令自己这当下来受。既然它发生,那么我们就要承担和接纳这些不如意的果报。不要想着去逃避它,毕竟那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它已经发生了,那就必须去承担它,这是我们最直接的面对自己命运的态度。只有接纳不如意,才有可能面对它,继而克服乃至改变、超越它。
你也许刚刚丢了工作;也许情感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也许家庭非常的穷困;也许从小就没有了双亲不如意的事情人人都有,对此,我们的最好的态度就是接纳,因为逃避不能够帮我们解决任何困难,只有当我们勇敢地面对它,毫无怨恨地接纳,然后才可能以平静的态度智慧去想办决它。
有些看上去很糟糕的事情,只要你接纳它,以坦然的态度来对待它,和痛苦的心情可能也就慢慢地减轻,然后才可以去着手解决它。马祖道一说过:“能照破一切有无诸境是金刚慧。”就是说能接纳一切不如意,就能照破一切不如意;能照破一切我们的境界,就能使自己成功的生活。就好像你必须先接纳失败,才能在失败之后重新开始新的开端,如果你一直因害怕失败而不敢行动,那就永远也体会不了到达成功巅峰时的喜悦。
四道行中的第二个是“随缘行”。“随缘”是佛门常常挂在口边的一句禅语,它不光是一种禅的意境,更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常常认知的一种自然的对生命的态度。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小随同撒下草籽,可是刮来一阵大风把许多草籽吹到别处去了,于是小叫了起来:“不好了,种子被风吹散了。”道:“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些干瘪的种子,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不多会儿又飞来几只麻雀啄食种子,小赶紧前去,道:“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随遇。”半夜下起了大雨,小很担心,安慰他说:“不要担心,冲到哪儿,就让它在哪儿发芽吧。随缘。”几天过去了,那些原本光秃的地面上居然生出了嫩绿的小苗,小高兴得直拍手,微笑着点了点头:“随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随缘”是一种乐观的心态,它要求我们不急躁、不抱怨、不、不悲观。它又是一种智慧,一个人一旦能够凡事“随缘”,思想必然豁达,生活也自然会淡泊。
相信到牛头山寻访法融,法融请他到自己的草庵里。道信走进草庵里发现里面养着许多老虎和豺狼,情不自禁地举起双手露出害怕的样子。法融见了,说:“你还有这个在(即害怕)。”道信反问道:“这个是什么?”法融无话可答。四祖的害怕状是自然的流露,而法融问“这个”,却是他心里先存了“害怕”这个念头。所以,道信法融说:佛就在自心中,一个人既不外鹜旁求,也不刻意澄心;既不,也不念善,让自心随顺自然,无碍无挂,任意纵横,这样就能体“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
正如一首禅诗说:不求名利不求荣,只求随缘度此生;一个幻躯能几日,为他闲事长无明。是啊,人这一生能有多长久呢,尤其是生活在中的我们,切不要为了那些“闲事”而让自己的心灵充满了怨言、愤愤不平和紊乱情绪,最终让自己生活在“无明”的境界里。人只有在“不求名利不求荣”时,才能做到一切“随缘”,才会让心态平和,思想清明,也才能发挥人的潜能和才智,得到成功和喜悦的人生。
所以说,生活是在随缘中实现的,也在随缘中成长。每一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那份缘去生活,才可能成就自己的因缘人生。唯有把握自己,凭着自己的实际能力,如实地发挥,安于当下,放旷随意,这就是“”的生活。
第三个禅法是“无所求行”。无所求即是放下,亦是空。有一个人两手拿了两个花瓶来献佛。对他说:“放下!”那个人就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了。又说:“放下!”那个人又把他右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了。还是对他说:“放下!”那个人说:“能放下的我已经都放下了,我现在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你到底让我放下什么呢?”说:“我让你放下的,你一样也没有放下;我没有让你放下的,你全都放下了。花瓶是否放下并不重要,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要、六尘和六识。你的心已经被这些东西充满了,只有放下这些,你才能从生活的桎梏中出来,才能懂得真正的生活。”
“放下”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真正施行起来却是很困难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追求,他就放不下;有了,他就放不下;有了爱情,就放不下爱情;有了嫉妒,就放不下嫉妒。能有几个能真正地“放下”呢!
有一个将军,由于厌倦战争,所以想要出家。他向著名的大慧杲禅师说:“大师,我现已看破,请让我做你的吧。”杲禅师说:“你有家庭,有太重的社会,暂时还不能出家。”将军说:“禅师,我现在什么都放得下!”杲说:“等到明天再说吧。”第二天一早,将军就到寺里礼佛了,杲一见到他就说:“将军为什么那么早就来呢?”将军引用禅语诗偈说:“为除心头火,起早礼。”杲这时说:“你起得那么早,就不怕妻子在家中和别的男人睡觉吗?”将军一听大怒,骂道:“你个老东西,怎么出口伤人!”大慧杲禅师哈哈一笑道:“轻轻一拨扇,性火又燃烧,如此暴躁气,怎算放得下?”
放下!放下!不是口说放下就能放下,“说时似悟,对境生迷”啊!
禅认为生活的本质是实现而不是需索,因为自古以来,需索者的心态总是饥饿和匮乏的;实现者则充满丰足、喜悦和的意义。实现的生活,也一切具足,明显地不同于那挑剔、不满和不安的态度。禅者正是在不断地放下实现的过程中成长,提升自己,最后彻悟。
同样,只有当把一切虚幻放下时,我们才能不被的、利益等物质所,才能摆脱对生命的病苦的恐惧,才能不执著于“小我”的名利,不于一己之,真正地认识自己、实现自己,达到那种恬淡自然、无欲则刚的人生境界。
达摩提示的第四个禅法是“称法行”。说若做到用的教义支配自身忍辱的行动,就会与禅观内证所得的“”之理相应,故曰“称法行”。称法就是按照佛法的去生活。也就是按照所制定的戒、定、慧三学来要求自己。
以我们生活中人的观点来看,被称戒学的可以理解为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态度。因为身处社会之中我们要想有良好的生活就需努力工作才能达到目标,而为了达到具体的目标必须具备某些能力,每一种能力都要扎根在好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上。无论你怎样生活,工作是什么,如果没有良好的习惯,就会面临很多麻烦和失败:
诸如你爱睡懒觉而没有养成按时早起的习惯,那么上班就必然会迟到,迟到必然会带来被扣金的处罚;诸如你平时说话不注意口德,总是带,那么很可能在一场很正式的谈判中,对方由于你出言不逊而心生不满,从而使谈判破裂,失去了本当顺利达成协议机会;诸如不注意工作的卫生而引起对你的不满;不爱护公物导致被管理员揪住开罚单;随地吐痰,被心仪已久的女孩见到而引起的嫌恶所以在中,要人起码五戒:戒杀是为了培养,戒盗是为了确立无贪和知足的态度,戒淫是为了养成健康的力量,戒妄语是为了维持平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戒酒是为了保持的思考能力。
而被称为定学的禅定,则是指一个人控制自己的能力的大小。什么是禅定?《六祖坛经坐禅品》云: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其意是指自己不被色相,不被自己的贪欲、嗔怒、愚痴、傲慢和疑心所,在日常的行为中,时时能保持一种不被境界所牵动的态度;保持一种不被的定心;保持一种不被和所激怒的平静,就是禅定。人如果能够修有一定的禅定功夫。就能够通过定而把握自己,不让自己容易被所动,对自己充满信心,遇事不慌张,处理杂务也能心安理得,别人也相对的会比较信任和尊重你。
最后说一下慧学,慧是指不被某些成见和所拘缚,也不被和色相相欺。拥有了慧的人,才是的人,唯有的人才可能醒觉,才会善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能力去创造自己理想的生活。
达摩的四道行,是达摩留给的珍贵心传。理解并实践它也是一个人性提升的过程。经过了四道行的洗涤,人才能从许多无明中出来,才能够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发挥高的工作效率,维持健康的身心生活。尤其是生活在忙碌的现代社会,我们需要一点禅定来帮助自己从许多追逐与占有中出来,不让自己成为的奴隶,然后承担一切生活的悲喜事实,最终实现生命的圆觉之。
欢迎光临 爱情婚姻-男人女人-感悟生活-人生智慧 (http://bbs.xxmm888.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