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婚姻-男人女人-感悟生活-人生智慧

标题: 成长的足迹》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打印本页]

作者: xmxm76    时间: 2015-1-2 09:32
标题: 成长的足迹》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能让更好地读懂
  侯玉杰
  读完《:成长的足迹》特刊,我感觉这个大型历史特刊创意好,从选题、采编到出版,各个环节都做到了精益求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将当代历史文明如此浓缩地精彩展示,简明扼要,可读性强,很是难得。
  台上一分钟,十年功。编印特刊的过程就像是演员登台唱戏。在一片掌声中,应看到特刊编委会特别是日报多年来在新闻领域不断地深耕,才结出今天的硕果。
  该特刊能够让百姓更好更快地读懂,读懂自己的生活,不至于再像上世纪那样自认为是欠发达地区,总是妄自菲薄。因而,日报此次特刊的发行,对历史和当下发展起到了宣传、普及、教育作用,体现了市委机关有的职能。
  与此同时,可以想见,限于篇幅、人力、时间,展示的历史内容还是太少。毕竟,历史是一本写不完的书,该特刊还只是拣选了历史长河中的一点浪花。特别是,我们不但应该楚历史上发生了什么,更应该理清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故事发生的根本原因。因而,这本特刊应该只是梳理历史的一个开端,希望日报能将这项工作持续下去,做得更丰富、更精彩。
  (作者为市史志办年鉴科科长)
  
  一份让人爱不释手的佳品
  涛
  作为一个“80后”,《:成长的足迹》让我感受到生活的历史纵深感。
  翻开这份特刊,第一个感觉就是历史的厚重。把新中国成立65周年以来的历史娓娓道来,内容丰富、详略得当,让人爱不释手,越读越深入,越读越着迷,可见融入了编辑、记者大量心血,是刊物中难得的佳品。
  第二个感觉就是系统。可以说是编年体与纪传体的完美结合,有综述,有评论,有图片,有数据,把的大事和人民群众的家事联系起来,这不但是历史的精华,也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传承。
  第三个感觉就是以点带面。透过纷繁复杂的事件,准确抓住了突破口,写出了“精气神”。把每一个部分拿出来,都可成章,放在一起又浑然天成,根本原因就是选定点都是标志性的、是言之有物的。我的阅读还在继续,期待更多的欣喜出现。
  (作者为市民政局办公室科员)
  
  《足迹》铿锵有声有力
  周福楼
  9月27日,我喜获日报编辑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大型特刊《:成长的足迹》,近200个版,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令我喜不自禁,心潮难平。
  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人,手捧《足迹》,亲切感、感油然而生。那一篇篇文字、一幅幅图片,牵着我的思绪又重走了65年,重温了那段风雨坎坷、波澜壮阔的岁月。那地震山摇的1976年,小炮群给撒骨灰的飞机站哨、为总理英灵融入母亲河护航,走过黄河第一座大桥的场景;那“包”字进城、企业实行大包干,资本梦醒、“第一股”上市的镜头……如一幅历史的长卷,让我足足饱尝了她的甜润、她的幸福,不禁为她骄傲。
  《足迹》的谋篇布局精致,文字凝炼而精彩,开篇有《致读者》、《前言》和《述评》,内容既分年记述,又分专题记述,分年记述中有“年度大事”“时代印记”“往事钩沉”栏目;专题记述中有“发展脉络”“同享共赢”“成长案例”版块,题材和内容搭配恰到好处。
  尤其是,每年这么多大事要事,这么多发展成绩,只用了两个版的文字和图片就画龙点睛,65年下来绘出了之所以为的全貌,编辑记者是下了何等的功夫啊!
  而这些文字和图片,真切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成长的足迹铿锵有声,而有力,坚韧而卓越。
  (作者为原地区经济体制委员会主任、党组,现为市发改委退休干部)
  
  厦门、东营读者收藏本报特刊
  本报讯(记者 葛肇敏 报道)“我是厦门的林克汉,欣闻贵报在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之际,发行大型历史特刊,这在这次65周年国庆中尚属首次,很有收藏意义,盼能给支持3-5本,非常感谢。”9月28日,日总编室收到这样一封饱含真诚的电子邮件,也让的采编人员感叹,“我们的特刊已经名声在外了!”
  在邮件中,林克汉自称在当地的《海峡导报》工作,为中国报协集报分会理事,一些纪念性的创刊号、特刊等都是他的收集对象,目前已收集10000多种世界各地各类型,作为展览、交流、资料保存等用。
  无独有偶,在9月26日本报特刊首批发行当天,市地税局的孔先生就专程来到日,希望能够购买几本特刊送给外地的朋友。“我东营的朋友来,刚好看到了这本特刊,非常感兴趣,想预订5本。”孔先生说。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3-2-3 18:15
温州半自动切纸机故障解析




欢迎光临 爱情婚姻-男人女人-感悟生活-人生智慧 (http://bbs.xxmm888.cn/) Powered by Discuz! X2.5